平度明村镇大小河子遗址首次发掘,胶莱千年文明
一条胶莱河,一方文明史。从2022年4月开始,为配合明董高速公路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对明村镇大小河子遗址被工程占压部分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已发现并清理东周灰坑20个、小型墓葬3座、明清墓葬16座,出土部分陶器、石器、骨器等。根据初步判断,遗址年代为岳石文化时期至汉代,以东周时期为主,另外分布大量明清墓葬,时间跨度长达四千年,展现了早期先民孕育的史前文化和辉煌历史。
大小河子遗址位于平度市明村镇大小河子村西约600米,西、南邻胶莱河,面积约22000平方米。该遗址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现为平度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主要是为了配合明董高速的修建。2019年高速路线路图公布后,我们就配合进行了勘探,这个线路涉及到遗址靠东的部分。高速公路工程占压部分6000平方米,因为考古发掘需要报批,而且发掘面积有严格限制,经过我们的勘探调查论证,最终选择了文化遗址堆积比较丰富的东南部发掘,发掘区面积一共2000平方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队吕凯介绍说。
在考古活动现场,一具完整的动物骨骼,格外引人注目。灰坑内有不少陶片,旁边还有一堆其他的骨骼,只有这个猪骨比较完整,我们推测当时是有意把猪埋进去,来进行一些类似祭祀的活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杰介绍说。通过灰坑内的陶片来看,这个坑年代为战国时期,距今已经2000多年。
除了完整的猪骨,我们这个坑在刮面的时候,还出土了一个青铜箭镞、同一探方内的一座墓葬出土了一件陶盂,灰坑中也发现一件陶盂和两件陶豆。来自菏泽市巨野县文化与旅游局的考古学员孟令杰介绍说。据了解,这个箭镞因长时间埋在土中,外表覆盖着不少泥土,还有一层青色的锈斑,但边缘仍比较锋利。根据初步判断,这支箭镞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这次考古发掘,首先是配合明董高速公路修建工程进行,而为了保证此次考古发掘有效进行,考古学员都分外严谨。在一处探方内,考古学员在地面上画了各种形状的线条,将地面分成不同的区域,还有考古学员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刮地面。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田野考古,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需要小心翼翼。这个墓葬坑是三米乘以两米多一点,深一米,目前已经发掘出来,做到这种程度,需要做大量的工,一层一层往下挖,仅清理墓葬和骨架就用了10天。平度市文物保护服务中心考古学员陈勇杰介绍说。
据考古人员介绍,明村镇大小河子遗址位于胶莱河沿岸,延续时间较长,可以为青岛地区胶莱河沿岸这一带,从史前到历史时期文化序列的丰富提供新的材料和佐证,对于研究整个胶莱河流域,甚至整个青岛地区从史前到商周这一阶段的历史补充具有重要意义。